📄️ 技巧 1:To Do and Not To Do
我介紹的技巧其實在各個場景都可以使用,我將其放在某個場景下解釋,只是因為我覺得它更有可能在這個場景用到。你也會更容易記住這個用法。並不意味著這個技巧僅能在此場景使用。並且多技巧混用也是個不錯的用法。
📄️ 技巧 2:增加範例
直接告知 AI 什麼能做,什麼不能做外。在某些場景下,我們能比較簡單地向 AI 描述出什麼能做,什麼不能做。但有些場景,有些需求很難透過文字指令傳遞給 AI,即使描述出來了,AI 也不能很好地理解。
📄️ 技巧 3:使用引導詞,引導模型輸出特定內容
在程式碼生成場景裡,有一個小技巧,上面提到的案例,其 prompt 還可以繼續最佳化,在 prompt 最後,增加一個程式碼的引導,告知 AI 我已經將條件描述完了,你可以寫程式碼了。
📄️ 技巧 4:增加 Role(角色)或人物
前面提到的改寫例子,我在 prompt 里加了 Role 讓其更易於閱讀,這個最佳化方法是 OK 的。也很常用,比如你想將你寫的 Email 改得更商務,則只需要加 business 相關的詞即可。
📄️ 技巧 5:使用特殊符號指令和需要處理的文字分開
不管是訊息總結,還是訊息提取,你一定會輸入大段文字,甚至多段文字,此時有個小技巧。
📄️ 技巧 6:透過格式詞闡述需要輸出的格式
這個技巧是技巧 2 的變種,比較常用於生成文字場景。其實在場景 7 中,你也可以用到這個技巧。
📄️ 技巧 7:Zero-Shot Chain of Thought
基於上述的第三點缺點,研究人員就找到了一個叫 Chain of Thought 的技巧。
📄️ 技巧 8:Few-Shot Chain of Thought
要解決這個缺陷,就要使用到新的技巧,Few-Shot Chain of Thought。
📄️ 技巧 9:其他
一些小的技巧,我會統一放在這裡。